Skip to main content

如果没有生态标签,你确信你吃到的是“真鳕鱼“么?

摘要:

  • 带有MSC生态标签的海产品标签错误率低于1%。
  • 样本数量最多,范围最大的一次可持续海产品DNA检测。
  • 错误品类集中在白肉鱼和鲆鲽类产品。
  • 蓄意进行产品替代的公司,MSC证书会被暂停。
近期,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对超过1,400个带有可持续生态标签的海产品进行了DNA测试。结果显示标签错误率低于1%,这一数据远低于全球海产品平均30%的标签错误率*。该测试结果由the journal Current Biology发布,表明MSC生态标签项目及产销监管链项目对于蓄意混淆物种和欺骗行为起到了有效的威慑作用。
(*DNA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种错误标签的检测中,一项针对51个同业进行评议,并包含了4,500个海产品测试综合分析的学术报告显示:产品标签和菜单上平均30%的物种与实际物种不符。)
 

物种鉴定

这次DNA检测,是范围最大、样本最多的一次对MSC认证产品的综合评估分析。MSC与野生动物追踪网络(TRACE Wildlife Forensics Network)和苏格兰农业科技咨询机构(Science and Advice for Scottish Agriculture,简称“SASA”)的实验室合作,运用DNA检测技术对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1,402个MSC认证海产品进行了物种鉴定。
检测结果显示,1,389个产品的标签正确,另外13个产品的标签存在错误,标签错误率低于1%(0.92%)。标签错误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鲜活、冷冻预包装产品和餐厅中,区域上除美国有一例之外其他都集中在西欧地区。所有错误标签的样品都是白肉鱼(真鳕,无须鳕,长尾鳕)和鲆鲽类的产品。
“人们普遍担心,海产品供应链容易受到蓄意混淆物种、错误标签和欺诈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市场上一些接受度较高的品种,比如用养殖的鲶鱼类产品替代真鳕,这可能严重破坏消费者的信任和产业为可持续渔业做出的努力。”海洋管理委员会首席撰稿人Jacob Barendse表示。


非故意标签错误还是蓄意作假?

发生标签错误的原因有很多,非故意的错误标签可能是由于鱼类在捕捞、加工过程中的错误记录,或是使用不精确的市场名对产品进行了命名,比如“鲷鱼”,“鳐鱼”。
相对而言,蓄意的混淆则是为了获得更多商业利益而进行的故意替代。典型的做法是用低价值的品种代替高价值的品种。这种蓄意的混淆有可能将非可持续或非法捕捞的渔获物流通进入市场。
用DNA检测技术可以来鉴定物种替代,但无法确认是否是蓄意而为。这就有必要通过产销监管链来回溯产品的供应链,以确定是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错误。
MSC的产销监管链标准要求所有认证的加工商、供应商和零售商都要有管理系统进行记录,以保证对认证和非认证的海产品进行区隔,并确保MSC产品在供应链的每一步都能被正确地进行识别。
对于存在错误标签的13个产品,其供应链上的每家公司都被要求提供了相关的记录数据。通过追溯调查,发现只有两个错误标签的样品可以被确认是故意使用来自非认证源头的产品进行的替代。
相较于非MSC认证的产品,蓄意进行产品替代的行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MSC认证的海产品存在市场溢价和拥有市场准入的优势。所有存在蓄意替代行为的公司,MSC证书会被暂停。
但也有其他的情况,在捕捞或船上处理的过程中无意发生了替换——可能是由于捕获过程中,因物种类似或长相相似而错误的进行了物种识别,而非出于明显的经济动机。
 “使用DNA技术来检测海产品供应链上的替代行为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实则又让人倍感无奈。我们的研究成功地揭示出错误标签和替代行为,并展示了我们如何应用类似的技术验证了生态标签在可追踪、可持续渔业上的成功应用。”来自TRACE Wildlife Forensics Network和爱丁堡大学的Rob Ogden表示。


未来继续提升科技投入

MSC的认证只应用于特定的渔业种群资源及相关渔业生产,而不覆盖全部物种。
尽管MSC产销监管链认证要求将MSC认证与非认证的产品相区隔,但在认证的可持续鱼类和同一物种的其他鱼类之间仍然存在蓄意替代物种的风险。
MSC策略研究总监Francis Neat表示:“运用DNA检测和追溯技术,我们可以了解物种层面是否存在替代,MSC未来将对最先进的下一代基因测序,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技术进行投入。”这将使我们更加准确的判定产品包装上标识的原料是否正确,还能够确认具体的种群。